“渝字号”劳务品牌 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
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一座直辖市,有着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。市委、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,将其作为劳动力转移就业、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,通过凝聚“渝字号”劳务品牌力量,打造山城就业“金名片”,实现劳动力稳定就业、增收致富。2022年,市委1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劳务品牌的政策支持,全方位推动劳务品牌建设,助力全面乡村振兴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培育劳务品牌126个,从业规模达到240万人,年均经济效益约1700亿元,对发展劳务经济、增加劳动者收入、提高就业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。云阳面工、巴渝大嫂被评为全国最受关注的十大劳务品牌。在全国劳务品牌工作赛中,重庆荣获“品牌培育”奖。
一、加强组织领导,健全工作机制
市人力社保部门会同市乡村振兴局等18个部门分工负责,联合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,形成工作合力。每季度召开专题研讨会,会同市级相关部门、行业协会代表、劳务品牌代表,研究全市劳务品牌建设工作,群策群力、集思广益,解决制约全市劳务品牌发展的各种问题,科学制定劳务品牌培育打造计划。
二、强化政策支持,完善服务体系
积极开发与劳务品牌有关的特色工种培训,按规定给予最高5000元的培训补贴;对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机构和劳务经纪人按规定给予500元/人的就业创业服务补助。将重点群体作为劳务品牌优先输出就业服务对象,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等政策。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按规定落实最高18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、8000元/人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及个人最高20万元、小微企业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。制定出台劳务品牌奖补政策,每年开展市级特色劳务品牌认定工作,按50万元/个/年的标准给予奖补,最多奖补3年。
三、健全推进机制,坚持分类培育
将吸纳或输出人数较多、劳务质量较好、管理运行规范、市场竞争占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、职业培训机构、行业协会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作为劳务品牌创建承办单位,推动劳务品牌市场化运作。根据重庆地域特色和劳动力务工特点,按照全市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培育打造劳务品牌。主城都市区重点聚焦电子信息、汽车、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生活餐饮等,打造中高端技能型劳务品牌。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重点瞄准家政服务、食品加工、人力资源等,打造高品质服务型劳务品牌。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、特色手工艺、乡村旅游等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,打造文化和旅游类劳务品牌。
四、建立标准体系,加强培训协同
从市内各大高校、社科院遴选50名专家,组建劳务品牌专家库,对劳务品牌从业资格、技能培训、服务流程、产品质量等方面建立标准体系,实行规范化、标准化培育。鼓励优化品牌名称、标识、符号等要素,支持有条件的注册申请商标专利,引导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向标准化转化,打造具有一流水准、引领行业发展的劳务品牌。鼓励劳务品牌建设与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发展,建设创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培训模式,以吸纳和促进就业为导向,针对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开展多渠道、多层次、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。着眼培训质量提升,突出抓好与劳务品牌有关的师资建设、课程开发、教学管理,不断优化培训内容,丰富品牌内涵。
五、创新活动载体,强化宣传推介
率先在全国启动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征集展示活动,“大足雕客”“山城玻璃工”形象代言人荣获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,“云阳面工”“北碚花工”“开州金勺”形象代言人荣获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,“苗家巧手”“渝家人”“重庆火锅工匠”“巴渝名厨”“梁平卤鸭师”“巴渝大嫂”等形象代言人荣获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。举办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创新大赛重庆劳务品牌专项赛,组织“重庆火锅”“云阳面工”等多个劳务品牌现场展示交流学习,并与多个机构签署合作协议。在全国劳务品牌创业大赛决赛中,“山城玻璃工”荣获全国二等奖,“云阳面工”荣获全国三等奖。组织实施2022年鲁渝劳务品牌领军人才培育工程,在劳务品牌的承办企业中培育144名领军人才。综合运用网络、报纸、杂志、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,围绕劳务品牌项目、品牌人物、品牌活动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。重庆市劳务品牌被中央、市级媒体宣传100余次。2022年3月1日,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(CCTV-2)《经济半小时》栏目组采访我市“云阳面工”劳务品牌,播出26分钟的专题纪录片“一碗面的大产业”。